文、圖》蘇茵慧
說走就走,高錦緞趁著店裡較閒的時候,搭火車回到隔別一年之久的台南府城。十月初旬,天氣還很炎熱,剛好深山裡有人抓了一隻大野豬來賣,銀花趁肉還很新鮮的時候醃了十多斤瘦肉,就叫錦緞帶去送給舊頭家的良慶。阪西街的街口新近開了一家遠近馳名的黑橋牌肉鬆店;生意興隆,除此之外,沒有甚麼大改變,教堂的木頭十字架依然浴著午後的陽光,莊嚴地聳立著。
──葉石濤〈潘銀花的換帖姊妹們〉
在葉石濤的小說作品中,總是能看見臺南府城的老地名,若在段落文句中細細品讀,還能發現一些散落的生活趣味,好比說府城的美味小吃,讓小說更添臺南氣息,極具在地風味。
像是〈潘銀花的換帖姊妹們〉中,就提到阪西街,也提到當時享有盛名的黑橋牌肉鬆店,可見那時的人們很喜愛肉鬆這樣的食物。葉石濤的小說用簡單幾句就能勾勒時代的脈動,結合了常民生活感,無論是地點或街景,營造出府城悠閒的慢活氛圍。
當時位在阪西街(今中正路)的黑橋牌肉鬆店,最原先是在臺南運河旁俗稱「黑橋」(今新南橋)的地方成立,而今黑橋牌在臺南南區成立一座香腸博物館,館內依照著早期炒肉鬆、灌香腸的情景,模擬出最原先的場域。
阮是府城一條橋,身軀抹甲烏趖趖,逐家叫我是烏橋。運河水是流袂歇,橋腳船仔搖啊搖,橋頂人人笑啊笑。月娘日日佮我照,害阮歹勢毋敢叫,即馬佇叼予你臆?
--〈烏橋〉
從日治時期開始,這黑色的橋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,1950年代的府城依賴著運河的交通,許多來往的船隻會停泊在黑色木橋畔,當時為了避免木橋腐朽,所以淋上黑色的瀝青,在地人就稱這橋為烏橋。那時黑橋牌的創辦人陳文輝,正是在這橋邊附近開始了他的第一鍋肉鬆、第一批的臺灣香腸。
原本出生於高雄的陳文輝,來到臺南知名的肉脯店當學徒,向廈門師傅學習肉品加工的技術,引發他對食品製造的興趣與熱忱,1957年選擇在烏橋成立簡單的肉品加工廠,從事肉品再製、批發的工作,那時只要開始炒肉鬆,行經附近的人們聞到那股香氣,就知道是哪一家,除了肉鬆之外,陳文輝還研發了專屬台灣口味的香腸。由於台灣那時的香腸又乾又鹹,不符合台灣人口味,他便開始著手採買新鮮的肉品來製作,希望能保留豬肉的原味,並且還多了香甜的滋味,這樣的台灣香腸吸引許多民眾,名氣也越來越多人知道,只是當時陳文輝還沒有店名,大家都說這是「烏橋邊的香腸」。
一直到1963年,陳文輝在海安路(舊沙卡里巴)開設第一家門市,將「黑橋牌」作為店名才正式成立。葉石濤小說中的阪西街黑橋牌肉鬆店,則是在1990年時,由海安路店面遷至中正路現址。
黑橋牌的老員工們回憶起當時的風光,表示特別像到過年、中秋佳節,只要想購買黑橋牌的肉鬆、香腸,都得要排隊排很久,就算已經準備鐵門拉下打烊了,還是會有客人衝進來呢!
適合做夢、幹活、戀愛、結婚、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。
--葉石濤
--葉石濤
《那些人,在臺南過生活》
編輯群
局長│葉澤山
編輯│凃淑玲
編輯│凃淑玲
撰稿│蘇茵慧
攝影│蘇茵慧